照明演化史 Lighting Evolution History

光源的祖先 — 火的意義 火的出現在一百萬年前直立人的時代。自最初的取火到後來成為古代中國的五行之一,被視為民用資源材料。從民生、祈神、人文社會活動的實用到更被納入萬物構成要素的哲學觀念。 工業革命後的新發明里程 自1854 年,生於德國施普林格(Springe)亨利.戈培爾,Heinrich Göbel(1818年—1893),第一個用電發光的發明者,發明實際應用的白熾燈。1879年,愛迪生「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,做了幾千次實驗」後,找到白熾燈可以商業化的材料並取得專利後,照明逐漸地被廣泛應用。經過白熾燈泡的大量化後,近代照明以節能為基調,從省電燈泡、CCF照明到當今LED燈源的照明在材料與設計上不斷改良,以因應空間、環境、情境等光線元素的相互融合的需求,使燈光照明與設計,從實用性提升到心靈環境與空間視覺創意,照明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,像空氣、水一樣默默地存在,變成環境的一部份。 Fluorescent lamp螢光燈 螢光燈,又稱日光燈,螢光燈是利用電子激發氣體中的水銀蒸氣,產生紫外線。紫外線照射到燈管內壁的螢光粉上,使其發出可見光。螢光燈發光效率比白熾燈高4到5倍, 壽命則長5到7倍。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( CFL)省電燈泡 1980 年代後期,1891 年飛利浦在恩荷芬(Eindhoven)成立燈泡工廠,省電燈泡(Compact fluorescent lamp, CFL)剛推出的時候,價格是白熾燈的 10 倍以上,消耗電力只有 1/4 或更低,且壽命也是 10 倍以上。 CCFL冷陰極管 CCFL為冷陰極管的英文簡稱,全名為 (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)發光原理與我們日常常見的日光燈相似,屬於氣體放電燈源(Gas-discharge light source)。差別在於CCFL並非採用熱電子放射方式去激發出紫外光,優點是可以得到小型化(管徑較小)與壽命較長的燈管。此點對於薄型化錙銖必較的IT產業與消費性電子來說,是相當大的優勢。可應用於導航系統、LCD螢幕、手機及數位相機,更是LCD TV不可或缺的背光材料之一。 CCFL屬於低壓水銀放電燈,是在玻璃管的內壁塗上一層螢光粉,並在內部封入少量不活性氣體及微量的水銀。當電源加入並放電,由燈管兩端直接加入高壓,使管內水銀電子與氣體原子相互衝擊產

照明演化史 Lighting Evolution History 閱讀全文 »